网站首页 教学论文 教案中心 试题中心 课堂实录 人教说课 教学课件 课文原文 练习答案 写作范文 网站地图  
 
 
   
  您当前位置:人教小语资源网 >> 课堂实录 >> 二年级 >> 浏览文章 
搜索:
新课堂如何实现三维目标的协调统一?——《称赞》教学案例

新课堂如何实现三维目标的协调统一?——《称赞》教学案例

作者:佚名 来源:不详 点击数: 添加日期:2009年02月12日  字体:

  

>新课堂如何实现三维目标的协调统一?——《称赞》教学案例
    《语文课程标准》明确指出,“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、过程和方法、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”。如何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,让教师对学生的能力与情感、态度、价值观的关注成为一种内在的教学品质和教学行为,是值得认真思考、深入研究的问题。笔者就我校曹伟老师执教的《称赞》一课,探讨一下阅读教学如何正确把握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。

    一、在教学的指导思想上,认清三维目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。

    我们应该认识到,三维目标的实施,绝不是三维之间的几何相加。三者不是孤立无关,而是相互渗透,融为一体,协调统一的。它们同等重要,不可偏废。因此,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,必须综合考虑教学的目标。下面以曹伟老师制定的《称赞》一课教学目标为例: 
    《称赞》教学目标综合设计
    知识与能力目标
    1、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。
    2、认识10个生字,会写8个字。
    3、联系生活实际感知“刺猬、板凳、椅子、粗糙”的意思。
    过程与方法目标
    1、练习正确、流利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。
    2、在学习过程中,学生能主动参与,表现自我,从文中去发现,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成功。
  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
    1、体会互相称赞带来的快乐,学着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。
    2、在通过自身练习后,学生能主动通过说话、表演等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。
    述案例,在设计该课题的教学目标时,横向上从多个方面、纵向上从多个维度进行了综合考虑。但是值得注意的是,在研究层面,我们可以把它拆开,但在实践层面必须是三位一体,因为实践层面是面对完整的人,绝对不能把它人为地分开。

    二、在实施的策略上,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,选择恰当的教学突破口。

    以下是曹伟老师教学《称赞》中的几个片段,从中可以看出教学中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。
    策略一:从创设情境,激发学生兴趣,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的变化入手,实施三维目标。
    [片段采集]
    师:今天,老师要带大家到美丽的童话王国里认识两位可爱的小动物。你们瞧,他们来了! 
    (大屏幕演示:活泼可爱的小刺猬和小獾一蹦一跳地出现在草坪上,它们用充满童趣的声音进行自我介绍,孩子们带着新奇和喜悦专注地看着、听着,)
    师:来,和他们打声招呼!
    生:(礼貌地)嗨,你们好!
    师:多可爱的小动物哇,在这两个小动物之间,还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呢,同学们想听吗?好,下面我们一起学习18课《称赞》。
    情境是形成情感的场景、氛围。《语文课程标准》中强调,“语文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,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,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。”本课教学中,小刺猬和小獾两个小动物离学生生活比较远,它们的外形、特点、生活习性学生都很陌生,如果凭借资料照本宣科,就会使教学索然无味。本课中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,创设了“童话王国”的情境,让“枯燥的知识”以两个可爱的小动物自我介绍的方式生动呈现,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,扫清了学生的学习障碍,使学生能够兴致盎然地走进课堂教学的精彩。此外,在教学的其它环节中,教师也多次力图通过创设情境来实现三维目标的达成。如:“同桌两人一个当小刺猬,一个当小獾,读一读6、7自然段的对话”、“听了你的朗读,我好像闻到了苹果的香味。还有谁想让大家闻闻苹果的香味?”等等。
    策略二:从交流个性化的学习方法入手,让学生亲历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,实施三维目标。
    [片段采集]
    师:大家这么快就记住了字宝宝的名字,你们有哪些好的学习方法推荐给大家?
    生:我是用编字谜的方法记住的,“眼睛焦急地看”就是“瞧” 字。
   (一石激起千层浪,许多学生迅速举手)
    生:我也给大家编个字谜:“一个人过元旦”,就是“但”字;“一个人在旁边”就是“傍” 字!
    师:你真会举一反三!别的同学还有什么好方法?
    生:我用“加一加”的方法,“木”加“反”就是“板”字,“米”加“造”就是“糙”字,“木”加“奇”就是“椅”字!
    ……
    有人说,“好的方法是一颗良种,可以播一粒,绿一片,收一筐。”在低年级教学中,识字一直是语文学习的重点。本节课识字环节老师把识字方法的交流作为一个重点,对于完成识字任务是大有裨益的,它不仅可以提高识字效率,还可以使学生举一反三,扩大识字量,无异于给了学生一把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。 
    策略三:从诱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入手,进行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,实施三维目标。
    [片段采集1] 
    师:小獾的板凳做得很粗糙,小刺猬为什么还要称赞它呢?
    生:因为小獾做得很认真。
    生:因为小獾做得“一个比一个好”,说明他正在进步。
    ……
    师:小刺猬多么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啊,如果小刺猬一开始没有称赞小獾,而是取笑他的板凳做得粗糙,那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呢?
    生:我想小獾会特别伤心,它可能再也不愿意做板凳了。
    生:小獾和小刺猬也不会成为好朋友。
    生:我认为小獾的板凳会越做越差,更不能学会做椅子。
    ……
    本课教学中,教师始终注意营造积极的探究氛围,师生一起探讨,共同解决问题,尽可能给学生的思维活动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,激励学生善思、能辩,使学生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,做学习的主人,对学生新颖、独特的想法和意见,教师及时给予鼓励和引导,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。
    [片段采集2]
    师:你们把课文读得这么好,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把这个故事演好。现在我们进行分角色表演读。请大家在小组内分配好角色,然后根据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理解,加上动作和表情,效果会更好。比一比,看哪一组表演得最好。
    生:(分组自由练习)
    师:哪一组愿意把自己精彩的表演奉献给大家?好,请到台上来。其他同学可以在座位上和他们一起表演。
   (一组学生上台表演)
    师:太精彩了,谁愿意把自己的称赞送给他们?
    ……
    叶澜教授说过:“我们的语文教学,只有充分激活原本凝固的语言文字,才能使其变成生命的涌动,人性的张扬。”因此,表演体验可以改变那种强调接受学习、死记硬背、机械训练所带来的沉闷枯燥的教学氛围,它让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,轻松愉快地注入自己的内心体验和思想情感,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,培养了探索、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的能力,在阅读中享受探究和创造的乐趣。本环节以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架设了学生与学生互动的平台,形成了人人参与、真诚沟通的学习氛围。同学之间互相讨论、互相启发、互相促进。在温馨和谐的表演氛围中,学生读得积极主动,演得无拘无束,分享彼此的思考,交流彼此的情感,达到心灵的共鸣,思维的共振,实现经验的共享,个体的超越,不断走向成功。
    策略四:从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入手,实施三维目标。
    [师语采集]
    师:从小獾和小刺猬互赠礼物的表情中,你感觉到了什么?带着这种感觉读一读课文。
    ……
    师:自己体会着读一读小刺猬称赞小獾的话。
    ……
    师: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一读。
    ……
    《语文课程标准》中明确指出:“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,要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,体验和理解”。诵读本身就是一种再创造,它不是把文字简单地变为声音,要以声传情。一个字,一个词,一个句子,在诵读者的心中,不仅仅是白纸黑字,不仅仅是抽象的概念,而是有生命有活力的形象。诵读是一种很好的体验情感和传达情感的方法,由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、感悟、体验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,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,因而他们在诵读传情中便会出现鲜明的个性。本课教学中,教师采用自由读、个别读、对话读、表演读等多种形式,引导学生感悟文本,课堂上书生琅琅。可贵的是,在指导诵读过程中,教师没有轻易地给学生定腔定调,而是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,让他们自己去体会,去感悟,去发现,让学生读出自我,读出个性,在课堂中读出“千姿百态”,营造了轻松、愉悦的读书氛围。
    策略五:从拓展文本,丰富学生生活实践入手,实现三维目标。
    [片段采集]
    师:其实,每个人身上都有很多优点,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赞美。就拿我们班的金潇同学来说吧,他身上有很多优点,不知道同学们在平时发现了没有?谁来夸一夸他?
    生:金潇同学非常老实,他从来不和别人打架。
    师:是个讲文明的孩子。
    生:金潇同学特别爱劳动,每次做值日他都抢着干。
    生:金潇同学上课听讲特别认真,非常遵守纪律。
    生:金潇同学不欺负女同学。
    ……
    师:金潇同学的优点真多呀,听了同学们的称赞,金潇,你想向大家说点儿什么吗?
    金潇:我非常高兴,因为我不知道在同学们眼里,我有这么多优点,现在,我学习成绩还不太好,以后我会努力把学习搞上去。
   (学生鼓掌)
    师:看来,只要是发自内心的称赞,即使是平淡如水的一句话,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。回家以后,选择恰当的时机,用恰当的方式,试着称赞一下你的家人,好吗?
     ……
    “春夏秋冬,走过四季都是诗;天地之间,人生百味皆成文。”《语文课程标准》强调:“语文教学要联系学生的生活”。本环节中,教师注重学以致用,密切关注“金潇”这个班里平时不太引人注意的差生,充分挖掘教材中蕴涵的应用性因素,及时给孩子的心灵输送自信的琼浆,课堂上师生互动、生生互动,焕发出勃勃的生机,充溢着浓浓的温情,把深厚的人文关怀演绎得淋漓尽致。
总之,情感的目标、能力的要求、习惯的养成等需要靠每一节课的扎实落实和具体体现。但是,三维目标的实现,绝对不是仅仅靠某一节课、某一周的课程就能完成的,更多的是靠在一个比较长的阶段,通过教师利用课程资源去熏陶,由学生去体验,通过潜在的积累而获得。

 

 


本页地址:http://linshi.123ttt.com/html/ernianji_510_12698.html

分享按钮

 

Copyright©2008PepXiaoYu.Cn人教小语资源网 All Rights Reserved. 皖ICP备11015604号-4
皖公网安备 34162302001377号 人教小语资源网所有资源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犯,请联系管理员删除。
联系邮箱:pepxiaoyu@163.com